1至5号水泥类型的技术对比及其标准
1至5号水泥类型的技术对比及标准 硅酸盐水泥属于水化硬化性胶结材料系列,通过其熟料相的水化——主要包括硅酸三钙(C₃S)、硅酸二钙(C₂S)、铝酸三钙(C₃A)和铁铝酸四钙(C₄AF)——生成C-S-H凝胶和氢氧化钙,构成混凝土耐久骨架。区分不同水泥类型(1至5号)的主要因素有熟料中的化学组成(尤其是C₃A含量以及C₃S/C₂S比值)、研磨细度,以及有时会添加的改性掺合料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早期和最终强度的发展速度、水化放热(Q)、在抗硫酸盐/氯盐等腐蚀性环境下的表现及热裂风险。 简言之: 高C₃S和较高细度(如3号型)的水泥强度发展更快,但水化放热高且更容易出现热裂。 低C₃A(如5号型)的水泥具备更高的抗硫酸盐能力,但初期强度往往低于高放热型。 低放热型(如4号型)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,可以有效控制温度梯度和热应力。 通用型(1号/2号)则在工作性、强度和耐久性之间取得平衡,是各类工程经济常用选择。